这是一篇值得细细品味的文章。移民加拿大你是否喜欢,能否适应,最终取决于你的心境,取决于你想要和希望要过的生活。
资源的差异
01 土地
加拿大的大多数土地还处于原始的未开发状态。多伦多,作为加拿大人口最多的大城市,各城区之间非常分散,到处都是大块的草地或长满灌木丛的山坡。除了这些天然空地,这座城市还拥有上千座的公园,怪不得很多人说多伦多与中国的上海、北京比简直就是乡村。
在加拿大,在城市与城市之间,几乎看不到类似中国的村落。从多伦多到蒙特利尔将近600公里高速公路的两侧几乎全是保持原貌的树林,也看不到类似中国公路旁随处可见的农田或菜地。
加拿大只有5%的农民,但加拿大却是世界上主要的粮食出口国之一。加拿大被开垦出来的土地,都是真正肥沃的黑土地,就像我们烧的煤一样黑而松软,是我们诗歌里说的肥得流油的土地。
一位到农场干过农活的移民朋友说,由于土地极其肥沃,加拿大土地上生产的粮食、蔬菜、水果是从不需加肥料的。
农民很清闲,一般播上种子盖上土就只等收获了。这样没有加进任何化学原料的土地上生长的东西当然就是天然的绿色食品了。
在国内,我有一个职业毛病,总是口腔溃疡。到加拿大后,虽然有经济压力,心情也比在国内紧张得多,但口腔溃疡却断根了,我并没有服用任何药物。所以,我怀疑口腔溃疡是因为食品的化学污染造成的,或是水质原因造成的。
在加拿大,由于拥有充分的土地资源,这里的田地很多都是一年耕种,下一年休耕。让土地有一个调整休息的周期。
而在中国,土地已经被耕种了几千年,在最近的几十年,为了养活越来越庞大的人口,土地更是超负荷运作,被施放各种各样的化肥和农药,有的土地已经被榨干了养分,变成了随风飞扬的黄土;有的土地已经被化学肥料严重盐碱化,变成了土疙瘩,只有辛苦的农民还在用锄头敲打着这些像石头一样冰冷坚硬的土地,用更多的化肥去催生更多的粮食。
就这样恶性循环,土地质量每况愈下。绝大多数中国农民还是过着完全农耕的生活,生产力严重滞后。
有个问题一直让我困惑:我好像一直没有在加拿大遇到具有明显群体特征的加拿大农民?加拿大肯定有农民,但他们一样住 House,开小车,农业完全实现了机械化。
记得从前,国内有一本书,好像名字就叫《我在美国当农民》,讲述的是一个中国人在美国买下农场当美国农民的经历。我想,农民群体外在特征的消失是一个国家是否是工业国的重要特征。
02 电力
加拿大的电力资源很丰富。从夜行的飞机上俯视加拿大任何一个城市,你都会看到一片灯光的海洋。这里从办公楼到街道楼道,灯都是彻夜不灭的。
初到加拿大时我非常不习惯,关门后的商店和办公楼依然灯火通明,我住的公寓楼道和一楼大厅里的灯白天黑夜都亮着,在学校读书时,白天教室也都亮着灯。
后来听朋友说,加拿大的电力资源过剩,夜晚明灯也是为了安全。加拿大每家每户都是用电炉烧饭,与国内大城市用煤气相比,安全干净又没有污染。而且非常便宜,每一度电只有几分钱,一个月一家人所有电费也仅花20多元。
我们买房后,先生告诉我,去年一个冬天,连带用电和取暖,我们居然用了几千度电,但是,电费每月也就100多元。在国内即使你很有钱,也不可能有如此多的电供你使用。
就算你再有钱,你也无法自己发电,夏天三伏天,如遇上闹电荒,往往是在酷热里面对一片黑暗,无奈叹息。有人预言,未来威胁制约中国的将是能源危机。
03 水资源

加拿大的水资源非常丰富。世界上最大的淡水资源五大湖就在北美。加拿大湖泊面积占国土面积的7.6%、湿地占14%;同时加拿大人口只有3000多万,因此,人均拥有水量位居世界前列。
由于水资源极其丰富,长期以来加拿大居民水价极低,而且水质很好,自来水可以直接饮用。在我生活的魁省,水是免费使用的。
加拿大的淡水资源如此丰富,但政府却通过“加拿大联邦水政策”,很好地利用和管理这些资源,控制污染。在加拿大的许多公共场所的洗手间内都采用了含感应技术的节能型水龙头。此外,他们加强对供水设备的检修,保证不出现水在哗哗流时再去修理水管和水龙头等设备的情况。
记得三年前,我第一次到公共游泳池游泳,淋浴的水龙头按一下只流1分钟,再按一下又再流一分钟,淋浴完需要不断地按水开关。开始,我很不习惯,觉得很麻烦,同时,也不理解,水资源大国还这样节俭?之后,往深处思考,才觉得真是聪明之举,防患于未然!即使有丰富的水资源也需要有节水意识和节水习惯。
04 图书馆
给我印象最好的还有公共设施,比如图书馆、医院、诊所。相比较而言,安省的公共设施比魁省更先进整洁。图书馆遍布社区,有大型的,也有社区小型的。图书馆藏书众多,而且,服务周到,手续简单。只要一封原居住地的信封,就可以将几十本书抱回家。
每个图书馆都设有孩子们的专柜,精美的儿童图书琳琅满目。在安省许多图书馆周末都有义工,为孩子们讲故事或补习英文。我儿子爱上加拿大首先就是从爱上加拿大的图书馆开始的。加拿大图书馆装饰一般都很古朴典雅,舒适大方。
对比加拿大的公共图书管理系统,我想起自己在国内图书馆的一些经历。武汉市大图书馆建立在市中区西北湖广场黄金地段,外表极其豪华气派,高耸入云,全是大理石墙面,一进去便是一个硕大的厅,彩色磨砂玻璃,黑色暗纹大理石地面,更像一个豪华大舞厅。
图书馆是在武汉人民十多年的渴望中,耗费数十个亿建成的。但图书馆真正应该具有的藏书却少得可怜,我曾经满怀信心想在这里寻找自己的论文资料,结果发现,根本没有专业化的书籍。绝大多数都是通俗的普及书籍和杂志,很多书是武汉各个大学图书馆赠送的旧书,大多是过时的或是这些图书馆不再需要的书籍。没过多久,光顾这个图书馆的大多都是希望在炎热夏天享受一下空调的退休老人了。

如今,当我坐在安省哈密尔顿中心图书馆优雅的阅览室里,透过落地玻璃窗,眺望着远处如烟似梦的安大略湖,享受着阅读带来的喜悦和宁静。我想起武汉市大图书馆,那座空荡荡冷冰冰的建筑。什么时候,我们国内人数众多的同胞们也能拥有加拿大这样完美的星罗棋布的公共图书馆呢?
05 儿童设施
出国前听说国外是孩子的天堂,这话一点不假。最直接的就体现在,一到加拿大,无论是小城市还是大城市,星罗棋布的社区公园里到处都是孩子们的乐园,散布着各种各样的大型塑胶儿童游艺玩具。
城堡迷宫、滑梯、秋千架、健身拉索、音乐喷泉,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各色人种的孩子们在晚饭后或周末就聚集在一起尽情嬉戏游玩。让人感慨这里真是世界人民的乐园!
此外,加拿大的社区运动健身设施也非常值得赞赏。这一点,就是富裕的美国邻居也相形见绌。加拿大城市几乎在每个社区都有足够的足球场、网球场、游泳池免费为社区居民提供。在加拿大,我们目前居住的社区附近就有两个免费室内游泳池。在白天,很多时候整个游泳池里就我一个人,高位上坐着救生员。那种感觉真是好极了,想想,私家游泳池感觉也不过如此吧!
喜欢体育锻炼的人来加拿大最好。有朋友说,中国人城市太多,球场太少;而加拿大是球场太多,人太少。去年暑假,我在美国新泽西的姐姐和姐夫来蒙特利尔看望我们一家。姐夫是网球迷,随身携带网球,走到哪里打到哪里,他们非常吃惊的是,我们社区的网球场居然是免费的!
加拿大的社区服务的CLSC也值得一提,它为社区老人、孩子、孕妇提供信息和帮助。比如提供一些基本的医疗服务,还可以提供妇女哺乳期服务,妇女生完孩子,CLSC会马上前来献爱心送温暖。
06 居住环境
对我来说,加拿大让我最喜欢的地方是环境。原来在国内,我们的住房也很不错,家里装修得很讲究,但跨出家门就无法容忍了,闹市里到处是小商小贩,遍地是垃圾纸屑,晚饭后,想要找个散步的地方都很不容易。
记得之前,离我家不远处,某大企业花巨资建了一个“森林公园”,其实,就是一个人造小山包上种了几棵小树苗。
现在,我家窗外就是美丽的ANGRIGNON公园,公园真正可以被称之为森林公园,清澈的小河蜿蜒在茂密的树林边。公园里到处是白色的海鸥,追逐嬉戏的松鼠,甚至还有珍稀的白鹤。国内朋友看到我拍的照片,都惊叹:哇,你家门口简直就是九寨沟!(未完待续)